2017年4月28日 星期五

「創作與現實」之自問自答

早前寫了一篇叫「創作與現實」的blog, 當中探討的問題是,作者是否需要「文行一致」。

即是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一些道理或想法,作者是否應該能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假若作者自身也做不到,寫出來慫恿別人做出冒險行為,又是否不負責任?

當時我只是拋出問題,而最近我好像想到了一個可能的答案。



我現在的想法是,作者同時存在兩個身份,一是作者本身,另一個就是讀者。

作者寫了一個想法或道理出來,除了是向讀者表達,同時亦是向自己表達,所以作者自己亦是讀者。

因此作者不一定要做到自己寫的事,只要那是作者自己認同就可以,作者可說是以自己的作品去鼓勵自己。

而且有不少時候,文中的想法都不是我寫的,而是角色自己的想法和行為。

這樣說好像很矛盾,因為實際真的是我寫出來的,但我相信有寫小說的人應該都會明白,角色創作了出來就有自己的生命,這方面就不再討論下去了。

如果用科學一點的角度看,或者那些想法是來自我的潛意識,平時的我不會或不敢想的東西,我的潛意識就藉由我筆下的角色將其表達出來。

所以寫小說其實也是一種和自己內心對話的途徑,從對話之中得到啟發,並思考自己的人生。



「其實我也不肯定這樣是否合適…但我想至少改變一下現狀吧!或者到時我就會有方向了。」--《迷失咖啡店》

女店員這句話最近常在我腦海出現。



在我一直走著的那條既不闊也不窄,亦沒什麼風景看的平坦路上,我找到了一條分岔小徑。

那條小徑,看來真的很小很窄,至少與我正在走的那條比較的確是,而且可能也很難行。

但此刻我還是很想給自己一個機會,走進那條小徑冒險一下。

或許那小徑的風景很差,路真的很難行,終點也可能什麼都沒有,我很有可能走了一小段便會想掉頭,白白浪費了因轉進來而費掉的時間和精神。

但我還是很想試一試。

自問現在的自己,真的nothing to lose,又或者是棄之也不可惜。

現在也不試的話,更待可時?



其實在今晚出這篇文,時間上是有點巧妙的。

寫得這麼雄心壯志,希望我真的能踏出這一步吧。

2017年4月24日 星期一

黃易《凌渡宇系列》

在正文開始之前,不得不提黃易先生在四月五日已經因病去世,實在令人惋惜。

黃易先生作品眾多,我看過的雖然很少,但已經深深感受到其作品的魅力。

而這次要談論的是他的科幻作品《凌渡宇系列》。



根據資料,黃易先生本身目標是想寫武俠小說的,不過出版社卻反問寫武俠能勝過金庸和古龍嗎?於是他就寫了科幻,《凌渡宇》正是其中之一。

假如他本身對創作科幻小說沒大興趣的話,那麼他也太厲害了吧,很欣賞他引用了很多歷史或古代一些難以解釋或神秘的事,然後提供了一個解釋(不過不肯定是否連解釋都是引用的),從而建構了一個完整的世界觀,和宇宙與人類文明的歷史。



不過如果單論科幻設定,或許也未算十分出眾,所以我想談的當然不止這些。

《凌渡宇》另一特別的地方,是其十分強調精神的力量。

主角凌渡宇當然也和一般英雄冒險故事主角般有其過人的能力,身手不凡機智過人這些就必備的了,

另外精通苦行瑜伽,能夠不睡覺只靠呼吸調息補充體力,自由控制不隨意肌停止心臟跳動假死等等,這些固然厲害,但在現今都被寵壞的讀者來看大概也不是什麼驚喜。

他最厲害的是他的精神力量,這在故事中可謂確實的一種力量,例如普通人類面對精神力量強大的生物,基本上就立刻暈眩作嘔什麼都做不了,就算你手上有什麼神兵利器飛機大炮都無所作為,而擁有精神修為的人亦能感知到一些常人無法察覺的力量。

而從故事的情節來看,作者是很強調精神的重要性,基本上所有高等生物的共通點都是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而低等的人類完全是另一個層次,無法與他們溝通。

類似的設定也出現在他的另一部作品《封神記》,可見這真的是作者自己的哲學,的確現在人類都依賴機器,重視肉體感受,卻相對較少重視心靈和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



不過此小說其實最吸引我的,是凌渡宇這個角色。

凌渡宇有鋼鐵般的意志,面對逆境總能咬緊牙關撐過去,危急關頭依舊談笑用兵,絕望之時仍能抖擻精神堅持下去永不放棄。

他那活在當下的人生態度亦令我非常嚮往,想做就做,想愛想愛,及時行樂,珍惜當下的每分每刻。

聽來好像很不負責任,不過人生苦短,有些東西錯過了就是錯過了,難道真的要以後後悔?

老實說,看完了整個系列後,我簡直封了凌渡宇做偶像了,如果我是女人應該都會被他深深迷住吧。



除此以外,這個系列其實亦有一點我覺得挺有趣的,就是通常結尾都收得很快。

每個故事看到最後剩不了多少時,但謎底或結果好像都還未揭盅,心想到底是怎麼回事。

到最後黃易大師當然不會爛尾,所有事情都交待了,然後就幾乎同時就全書完,完成沒交代任何後事。

雖然所謂後事其實自己也想像到,又或者不是很重要,不影響全書整體的觀感,但還是不禁覺得有點突然。

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樹洞

回想以前好像會寫多點blog 去談自己的生活和感受。

近年少了動筆,除了懶,和生活平淡外,還有就是不想寫太多意志消沉的發洩文。



自問一向都是個抑鬱的人,近年情況似乎還轉差了,主因是年紀越大,看著身邊的人都有不同的成就,更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俗語有云「人比人,比死人」,與人比較好像是沒意思的,只要過得了自己就行。

不過問題就是我連自己那關也過不了,我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成就。

俗語又有云「知足常樂」,但做人對自己有點要求也很正常吧,而且我覺得自己連最基本的「足」也沒有。

不要跟我說非洲的兒童連吃都沒有,有三餐溫飽已經很幸福,這樣的人生會否低層次了一點?



在期望和現實的巨大落差下,抑鬱的次數和程度都逐漸增加。

曾好多次都想寫什麼發洩心情,雖然有時都真的有寫到,但也有更多時候是沒寫出來的。

一來其實說來說去都是三幅被,二來寫來寫去都盡是些意志消沉的負能量文章,連丁點兒閱讀價值都沒有,恐怕都沒人想看吧,而且以前都已經寫得太多了。



可是最近發覺,自己的情緒或許真的苦無宣洩的空間,而令到情況日益嚴重。

曾想過在社交媒體訴說,但最後都沒膽做,畢竟真的是太私密的感受,不想讓太多人知道。

所以最後還是回到這裡。



這裡沒什麼人會來,但這亦是它的優點,我可以放心在這裡寫自己的心事。

而且根據經驗,把煩惱寫了出來的確會有舒緩作用,如果再有blog友的鼓勵就更是打了支強心針。

另外,我想即使是這種發洩文章,也是將心中所想轉化為文字的過程和練習,亦是重新審視內心的一次機會。

或許近年就是連普通隨意文章都沒寫,才更收窄了寫作的瓶頸。



因此,接下來我或許會沒那麼按捺自己,放蹤地寫這些垃圾文章。

如果你們不想看就直接跳過好了。

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獨居

先說明一下,其實我不是獨居,現在還是跟父母同住。

不過有時會有些情況令到家中只有我一個人,例如他們去了旅行之類。

通常在他們出發之前,我會暗中期待這段家中無人的日子來臨,覺得有種自由自在想做什麼都可以的感覺。

可是到他們真的不在家時,尤其是日間在街外的時候,想到家中無人,什麼時候回家都可以,也沒人理會,亦都其實沒什麼分別,因為回到去都是自己一個,甚至其實不能太早回家,因為回到家都沒晚飯吃,倒不如吃了晚飯才回家去,然後又要想晚飯吃什麼好的時候,就會有種孤獨的感覺。

我想到了一種所謂「有人在家等你回來」的概念,自己想起來都有點肉麻,但此時卻好像真的感受到當中的分別。

自己和父母的關係也算不錯,但又未去到無所不談的地步,很多時候其實我都沒怎樣跟他們談話,更多時候都是在做自己的事,某程度上都不是有太多的交流。

但當他們真的不在,感覺又是另一回事,理論上是自由自在,但實際卻不太享受,而且因為真的無人看管,我反而更容易浪費時間,例如拖到很晚也不洗澡,但其實只是在不停篤手機。

開始有點明白為什麼會有一些老人家會在公園或是餐廳長坐,因為假設他們是獨居的,與其在家中對住四面牆,例不如出外跟其他人談話,看看其他人在做什麼還好。而我對於自己竟然能身同感受覺得挺恐怖的。

忽然想到一點,就是放蹤都是有條件的,首先要有人著緊你,才會有所謂的放蹤,如果無人理會,根本做什麼都算不上放蹤。

另外就是真的很老土的,人都是群體生物,每個人都是孤獨而殘缺的個體,都在尋求其他人的愛與關懷來完滿自己。

自己想著都覺得肉麻,但又好像某程度上正確,可是人際關係卻真是十分麻煩的問題。

說到尾就是自己的人際關係差吧。

想起「二十世紀少年」的一句歌詞:

「祈求被愛,偏偏竟封閉對鏡自困。」

或許就是我的寫照。

2017年4月3日 星期一

早睡,晚睡

大概是在中學時期開始,我已經轉化為晚睡一族。

每晚都為了不同的原因和事情而晚睡。



中學時期的話,有時是為了打電腦遊戲,當年家中只有一部電腦要與姊姊共用,而通常正常晚間時間都是她在用的,所以我通常要待到她用完我才能打機,而那時通常都已經夜深

除了打機,記得還有寫作,那時曾寫過自己的自我歷險遊戲,即是那種會有不同抉擇,然後不同抉擇會叫你翻到某一頁的那種,現在重看只覺得好笑。

另外也真的有寫正常的小說,那時除了電腦還會用原稿紙手寫。



然後到大學時期,畢竟大學很多事情都需要用到電腦,所以那時就買了notebook自用,不用再跟姊姊搶電腦用。

不過因為沒有自己房間,我要用電腦時是要在客廳用的,而我因為不習慣被人看著,所以其實我還是待到父母睡了我才會開電腦,結果還是晚睡

那時正是我開Yahoo Blog 的時期,每晚當然就是寫blog看blog, 還有寫小說,那時都算是我寫作的全盛時期,現在回想都有點懷念。



到之後出來工作後,晚睡的情況基本上都仍持續著。

Blog和小說還是有寫的,畢竟由上學轉為上班,還有上班遇到的事帶來的衝擊也不少,從而衍生出不少文章。

另外也新增了是為了工作的事而晚睡,例如加班晚了收工,因此睡眠時間也相應順延。

當然,其實有更多時間是歸納不出做了什麼,可能是打mobile game, 可能是看fb或論壇之類。

然後隨著Yahoo Blog 沒落,我花在blog 的時間亦插水式暴跌,不論是寫還是看,但是我依然是維持晚睡的習慣。



近年,或許真的老了,我開始反思是否應該要早點睡,因為晚睡的確十分影響自己的精神。

另外隨著姊姊搬了出去,我可以獨霸房間,令我能夠隨時使用電腦,亦提供了早睡的條件。

於是我亦開始定下早睡的目標,可是習慣這回事並不是這麼容易改變的。

很多時就是不願停下手上在做的事,又或者真是純粹不想睡,於是又晚了睡,然後之後幾天都精神不振,然後又為之而懊惱。



不過令我最不快的,反而是有時能夠早睡的時候。

因為有時成功早睡,不是因為自己自律,而是無事可做,正確點說是沒心情做任何事,因為想做的事情還是列得出來的,但就是提不起勁,又或者有心無力,例如寫小說。

那時已經不是自律要自己早睡,反而是沒事做,等到夠鐘就去早睡。

表面上好像做得很好,但感覺卻好像更空虛。

相反有時為了寫作寫到夜深,雖然是晚睡了,但當中的充實感卻完全將晚睡的罪疚感蓋過。

這個情況又令我反思到底我應該早睡還是晚睡。



當然,其實問題不在早睡和晚睡,早睡也可以很充實,晚睡亦可以很頹廢,問題當然是在自己身上。

其實寫這一大篇都只是吐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