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擦身而過

這裡的老讀者,不知是否記得曾有一段日子,這裡寫的都是關於某個女生的事。
其實我已經很久沒見過她,間中都會幻想再遇上她的情形,幻想那時自己會否變得更好,會否跟她交換一下近況,甚至去喝杯咖啡?
不過我不用幻想了,在早前我終於再遇見她了。
地點發生在地鐵站,當時我因為睡眠不足正處於精神模糊的狀態,幾乎是走直線都有點難度。
然後她出現,在我的左邊走過。
當我發現她時,我看著她,她沒有看過來。
就這樣擦身而過,然後我才猛然清醒過來。
有點循例地回望過去,已經再找不到她的身影。
事後在想,這樣子擦身而過但看不到我的機會率有多少?
應該很低吧,她應該是看到我,然後故意不望向我直行直過。
不過這也很正常,不計我對她做過什麼,本身都算不上熟,又這麼久沒聯絡,扮看不見是很正常的,我自己也經常這樣做。
我又在想,當時我是否應該叫住她,或者再來一次的話我會叫住她嗎?
真的不知道,不過以這麼短時間的話,反應不來就這樣錯過的機會最大吧。
不過其實沒跟她相認都不算是最大的遺憾,
此事最大的遺憾,是我事後照鏡時發現自己的頭很亂很醜很難看。
結果再次相見還是不能以較好的狀態現身。
「這麼久沒見,還是老樣子,一點進步都沒有。」她會這樣想嗎?

2013年2月9日 星期六

《天與地》:可能是我看過最好看的電視劇

看完重播的《天與地》的大結局,心情還未平復,趁著這時想寫寫看後感,因為之後就未必有這心機了。(我的確是一看完便開始寫的,但結果斷斷續續寫了三日才寫完……)
雖然現在才寫感想有點晚,畢竟是上年的劇集,不過我還真的是最近重播才看,所以遲到也沒法子了。
先旨聲明,我沒怎麼看一些大作之類,也自問膚淺,或者我讚賞的地方可能只是碎料,到時請多多見諒。
另外,不想看劇透的也要考慮是否看下去了。

劇集的初段其實給我一種藝術的感覺。
有好幾場戲都是基於主角們之間的牽絆巧妙的設計出來。
例如最初因為阿Yan失蹤而令到三個男角久別重逢;
三人最初重逢後完全話不投機,最後是因為鼓佬的車子被別的車阻住而開不出去,三人合力搬動車子才令他們有機會打開話匣子;
在黑仔的婚宴完結後,阿Yan因為喝醉而在宴會廳伏在桌上睡著,亦因此無法回電台做節目,三人當發覺阿Yan沒有開咪,便不約而同地回去找她,第一個回去的是黑仔,當時寬闊的宴會廳只收剩阿Yan睡覺的那張桌子,然後黑仔便說租下之後的時間和叫其他人離開不用收拾,其餘兩人陸續來到,三人便就這樣坐著看著阿Yan睡,就是賣廣告時會看到的那個畫面,總括來說就是一個字,型!

另外,過去片段的加插處理也算不錯。
最常見的就是進行情節時,角色忽然變回以前年少的樣子,繼而描述過去的情節。
這樣直接轉換時空,省略了故意抽一段出來說故事的麻煩,也令過去和現在多了一個連結互相呼應,兩個時空由第一集到結局都並肩而行互相補充,順如流水,讓觀眾很自然便了解角色的過去與現在。

當然,單憑這些絕對不足以令我如此喜歡此劇,
我喜歡此劇,是因為劇中不少地方都有搖撼我的心靈,引起我的共鳴。

引用當年播出時經常被引用的一句:this city is dying
劇中不時帶出社會一些不公平和歪曲的現象,當中鼓佬辦工運的部分就有不少。
而泉叔跟鼓佬說決定要跟他選立法會那幕也看得很激動。

初段的風平浪靜隨著家明的死的真相曝光而峰迴路轉,一眾角色也開始變化。
鼓佬變得唯利是圖不擇手段;
Ronnie因為記起食人之事而內疚不已;
黑仔走了去酒吧夾band;
阿Yan變得不再相信別人。
實際變化其實沒我寫得如此簡單,不過在這裡也沒必要交代得那麼清楚,總之劇情開始走進黑暗的階段。
其中鼓佬的變化最大,看著都在想為何可以變得像另一個人?
但再回想他少年的性格其實又有跡可尋,又或者是更加合理。
開頭辦工運的鼓佬看來成熟穩重,那時就覺得跟少年鼓佬那種帶點無賴的性格不像,再看下去才明白那穩重只是因為食人後為了贖罪而壓抑出來的,之後變壞反而更像他本來的性格。
在這段時期有一段戲令我很有感觸,就是阿Yan知道三人食了家明後,在band房用鏟子插傷黑仔,然後黑仔躺在地上,又轉接到過去片段那一部分,我不清楚被人插了一刀後是否還有氣力爬起來求救,但我想黑仔那刻應該沒想過求救,他大概覺得就這樣死去也不錯,我看著就感到很悲傷。
其實自覺應該不算喜歡看勾心鬥角情節,幸而劇中眾人的爭鬥都算看得舒服,不過就算辛苦也沒法子,因為就是這段黑暗的階段,結局時才會更加感動。

結局可算是整套劇的高潮,若果沒看結局,我未必會有決心寫這一篇文。
以TVB的劇集來說,這個結局未免拍得太好了。
兩小時的長度,通常到後段就會是例行公事地交代去向之類,有點看不看都行的感覺。
但《天與地》的結局真的由頭到尾都有重點,兩小時裡幾乎沒有垃圾時間,而且是越後越正,為此劇畫上完美句號。
很多幕都看得很感動。
鼓佬和泉叔的兩段對話,最深刻是鼓佬說他不能再輸時,泉叔反問他再贏還可以贏什麼。
Rock Fest 的發展,由觀眾自行聚集,電台違抗台主做廣播,黑仔臨時租來器材,三位主角上台,還有名曲《年少無知》。
看此劇前已經聽過這首插曲,但到真的看劇才知原來每人的獨唱部分某程度上都跟角色自身有關係的。
鼓佬為了救名叫家明的小孩而死去,雖然其實有點老土,但還是很感動。
阿Ben吹口琴給Jessica聽。
還有最後平行時空式的部分,描述如果他們沒有去天山的話命運的改變,的確如果他們沒有去天山,如果家明沒有死,他們的人生會完全不同(除了Ronnie,因為他本身就失憶嘛),這一段亦正好呼應了歌詞「如果,命運能選擇」。眾人放下手上的樂器投身正常生活,經歷挫折和妥協後,再次拿起封塵的樂器相聚在天台一幕實在感動。

感動過後,我的生活會有改變嗎?命運能夠再次選擇嗎?
大概不會吧,明天一覺醒來又要再次投入刻板的生活,就如黑仔在Rock Fest 之後說,當時在台上三人可以合拍,但只是那刻,之後又會打回原形。
但或許聽聽阿Yan對黑仔說的,要求他以後要偶爾拿一拿起結他,偶爾想一想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只要偶爾就行了。

Rock n Roll never die! 音樂就是生命!

題外話,看電影《孤星淚》時基本上沒什麼感覺,但這套由被指專出爛劇的TVB所出品的電視劇卻令我感觸良多(不過這套可能是例如吧),原來每人的感動位都不太一樣。

再題外話,
陳豪真的好型!
佘詩曼的劇中造型亦比正常的她好看。

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淺談:張小嫻《麵包樹上的女人》

多得電子書加上智能手機,多了不少看書的時間,也因此看多了點書。(不過實體書進度很不理想……)
由於讀書時期雖然有看書,但看得極度狹窄,所以現在想看多點不同作家的書,也以非超長篇為主,以免太困身。
最近便看了張小嫻的作品,她的作品之前一本都沒看過,所以順理成章選了她的名作之一《麵包樹上的女人》。
其實在更早之前也看過幾部小說,而且也有點想寫讀後感,而這小說能後發先至的原因是因為真的只是淺談,所以比較省時間。


其實只是想談談對結局的主觀感受。
雖然這並不是新書,但如果你未看過,而不久將來又有打算看的話,請自行考慮是否繼續看下去了。














老實說,我不喜歡它的結局。
男主角一次又一次的背叛,到最後女主角還是回到他的身邊,真的看得很不爽。
雖然有說「浪子回頭金不換」,但也總有配額吧?一次可以原諒,但多次的背叛和傷害還值得給予機會嗎?
當然感情事從來都不理性的,她是真的那麼死心塌地我也無話可說,我也只是以旁觀者姿態抒發一下主觀的牢騷而已。
我猜,女性讀者應該會比男性喜歡這結局吧!
但我看著這個結局只是聯想到不久的將來男主角又會故態復萌而已。
或許說穿了,我不喜歡這結局只是因為妒忌吧。
總括全書,我得到的最大啟發是,
女人某程度上都很犯賤。

2013年2月2日 星期六

觀看《一代宗師》的經過和感受

其實都已經過了一段時日,不過我就是懶,所以遲遲都未寫。
話說某個下午一個人想看電影,正確點說是想看《哈比人》,因為我勉強都算是個《魔戒》粉絲,但最後發現《哈比人》都幾乎落畫了。
其實《哈比人》在香港的成績是否很差,好像這麼快便落畫似的,印象中比它早上映的《寒戰》和《少年PI》都還有不少場次呢。
看不到《哈比人》,但看電影的意欲已被挑起,不想「空手而回」,想了片刻便決定看《一代宗師》。
不是喜歡王家衛,他的作品也幾乎沒看過,不過很有興趣拍了十年的電影是什麼回事,而且以一代詠春宗師葉問作題材,應該未至於太沈悶吧?於是便決定一看了。

買票之時,由於是即興的關係,已預料位置一定差,去到戲院售票處的螢幕一看,赫然發現最近的場次竟然只剩下一個位!是位於最前一行的。
雖則如此,我還是照去買票,一到櫃台,我好像猶豫了半刻,然後售票員便道:「一代宗師?」
我應是,他便說:「最近幾場都已經滿座了。」
我又猶豫了半刻,跟他道:「不過我剛才好像瞄到還有一個位……」
於是便買了那個位了,之後聽到接待我的售票員旁邊的另一個可能較資深的售票員向他訓話,說要完全無位才可以跟人說滿座,令他被訓話真是不好意思。

好,終於真的看電影了。
談葉問一生的電影故事,當然少不了武打場面,其實我不太懂分別打得好不好,但感覺上整體來說都算不錯,而且也不算少。
故事節奏偏慢,不過可以接受,亦正如一些評論所說,以王家衛的電影來說這套已經算快了。
一直看著電影本來相安無事,誰知公司忽然有電話打來!可憐當時並不是什麼廁所位,反而是重頭戲之一的宮二大戰馬三!但我也只有無奈地走開去接電話,回來時大戰早已完結,連戰果是如何都不知道(要看完後上網查看才終於知道……),亦不知道錯過了幾多劇情,已經有點兒接不上了,這真是嚴重影響我對此片的感想和評分,如果我能完整地看完的話大概會比現在覺得好看吧。
另外,亦因為是王家衛,所以電影一定不只武打,全片都有大量的金句和道理,不過總覺得有點散亂,有點抓不住重點,亦可能因為個人思想和背景關係,金句道理都好像事不關己,就是不能陷進心裡造成震盪。例如其中一句:「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明白,但又怎樣呢?(對不起我實在太膚淺)
除了金句,感情戲也少不了,當中包括葉問和宮二發乎情止乎禮的精神式戀愛,不過可能我太膚淺,再加上我錯失了一些情節,所以感受還是不太深。
美術好像也是王導的特色,不過我對這方面也沒什麼研究,唯一想說的是預告片已看到的雨夜大戰場面,拍得都有美感和型的,是稍嫌慢鏡特寫鏡頭多了一點,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同樣的雨夜場景印象中好像出現了三次,一場是電影開首,一場好像是一線天的,還有一場想不起,看上去是一模一樣的,就算畫面再美也不可能重用吧?
說起一線天,其實我看畢全片都不知道一線天是誰,到出片尾時才發現原來飾演一線天的便是張震,當下除了驚訝便是不解。
回家上網查看才發現自己又低能了,原來我一直都把飾演馬三的張晉認錯成張震!
在這裡真的要跟張震說句對不起,我發覺我真的認不到你的樣子,因為知道有張震參與,便把不認得的男角當成是他,這情況都不是第一次發生了。難怪某些片段好像看不明白,原來是因為認錯人了。
另外一線天有一個全片最大的笑位,我沒印象,大概是接電話時錯過了,可惜!
接著是對電影尾段的感想,通常一般電影後段都有一個高潮位,但這片好像反而有越來越淡出的感覺(這亦可能是因為我已經跟不上的關係),而且通常都有的最終大戰竟然欠奉!感覺有點兒美中不足。

以上大部分都是挑剔居多,不過問我的話,我覺得這電影還算不錯的,可以一看,入場前做定這是王家衛電影的心理準備就更好。